NLP.課程粉絲專頁
|
|
 |
讓精彩案例去旅行主頁 |
版主的話
|
案號:NLP36-79
(231)
標題:DOUBLY EXCELLENT需求前的關心【生活】
【關鍵字:問好問題】
日期:20121010
案由:
朋友A(II 感覺 避害)平常已做很多事情了,可是沒有對等的回饋,他選擇不在意,所以反而變得沒有熱情。
經過:
A在判定事情時,會被對方的表象狀態框住,而幫對方做了不一定是對方需求的決定。我以自己事件的需求,來讓他了解關心與需求的重要,但他無法聯結我的感受。在一陣各自表述後,
A:我還是不知道你要什麼?你沒說我也不知道!
我:你記得上次問我有個視障學生適合上課否的事件嗎?
A:嗯,有!
我:當時你覺得他不適合,可又覺得是否妥當、如何告知對方。和我談完後,最後你怎麼做?
A:去問他啊!
我:那當時我是怎麼問你的?還記得嗎?
A:(點頭)有,你問了一些問題!
我:(加強聯結)你問我時,我也不知道如何做最好,所以問了你:他視障程度?能看白板嗎?距多遠可看見?他知道我們的環境設備嗎?若是高度弱視,只能聽課,他願意和大家一起嗎?他對課程的需求是什麼?有什麼是你可以協助的?…你覺得我在做什麼?
A:了解對方的需求。
我:所以答案在對方身上。帶著什麼樣的狀態?你會想多了解及如何問。
A:關心吧!你這樣說,我就有聯結了,我懂了。
讓A就自己經歷的事情去分析,就可以聯結更多相關的點──關心和瞭解的重要、如何知道對方的現況、不能就表象判定及決定、告知環境條件、問對方的需求。
需求不是目的而己,沒有真正的關心,不會有真正的答案。
|
|
| |
|